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本文是《学会提问》一书的读书笔记,主要介绍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简介
批判性思维的三个方面:
-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 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 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
-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
- 淘金式思维: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
- 捍卫自己的观点;
- 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
批判性思维分为:
- 弱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观点。其目的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
- 强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批判性思维的组成
论题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者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论题的种类:
- 描述性论题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 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结论
结论就是作者或者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它们来源于分析推理。结论是一个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进行支撑。因此,如果有人断言某件事是正确的,或者某件事应该去做,却没有提供相应陈述来支撑他的这一断言,这一断言就不能称为结论,因为提出此断言的人并没有提供这个看法得以建立的任何基础。
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是批判性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理由
理由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论证
结论 + 理由 = 论证 (推理)
一个论证由一个结论以及支撑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组成。如果结论和理由二者当中有一个我们找不到,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客观评价这一论证的机会。我们无法找到的东西自然也无法对其做出评价。
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
词语含义不明确
准确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你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
在读书或听讲时,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寻找那些意思不明确的词或短语,否则你就会抓不住要领。
寻找关键词或短语的好帮手,就是牢记下面的这个原则:一个词或短语越抽象,人们越有可能对其做出多重解读。
还可以通过反串来找出潜在重要的又有歧义的短语。问一下自己,如果你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你会不会选择用不同的方式来定义某些词或短语?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所谓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推理论证。
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价值观假设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它们在一种情况下适用,而一旦规定性论题的具体条件发生改变,我们就可能采用非常不同的价值倾向。
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关于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而规定性的或者说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推理过程中的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人身攻击谬误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滑坡谬误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不应该采用。
偷换概念谬误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诉诸公众谬误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稻草人谬误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乱扣帽子谬误指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光环效应谬误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转移话题谬误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使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循环论证谬误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以偏概全谬误指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强求确定性谬误指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话就应该被抛弃。
措辞偏见是最常见的问题,对提出一个问题的方式稍加改变就会对其回答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错误类比谬误指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相关的不同点。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指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指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事后归因谬误指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证据的效力如何
所谓证据,就是持论者所告知的明确信息,用来证实或捍卫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在规定性论证中,需要有证据来证实属于事实断言的那些理由;在描述性论证中,需要有证据来直接证实一个描述性的结论。
证据的质量最主要取决于证据的类型。因此,要评价证据,我们首先要问:这是什么类型的证据?指导了证据的类型就等于告诉了我们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
主要的证据类型:
- 直觉
- 个人经历
- 典型案例
- 当事人证词
- 权威或专家意见
- 个人观察
- 研究报告
- 类比
直觉
所谓直觉,就是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有意识地说出理由的过程。
直觉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的私密性,别人根本无法判断它的可靠性。作为批判性思考的人,我们只是想查明那些依赖于直觉的断言有没有其他类型的证据来证实。
个人经历
单一的个人经历,甚至个人经历的总和,根本不足以构成一个有代表性的经历样本,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经典案例
尽管经典案例和某个结论表现出一致性,但不要让这种一致性欺骗了你。别忘了问自己一声:“这个案例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没有偏见存在?”
当事人证词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当事人证词无须过多关注,直到我们找出它们背后更多相关的专门知识、兴趣、价值观和偏见等。
专家意见
个人观察
当报纸、杂志、书本、电视、网络和研究报告中使用观察得来的报道作为证据,你就得判断有没有过硬的理由来信赖这样的报告。最可信的报道往往是基于最近得来的观察,而且是几个人处在最佳环境里同时得来的观察,他们没有和观察的事件有关的明显而又强烈的期望值,同时也不带有任何偏见。
研究报告
一个问题应用了科学研究方法并不必然就意味着研究证据就是可靠的,或者对于证据含义的解释就是准确无误的。如同诉诸任何来源作为证据一样,诉诸科学研究的证据也需要谨慎对待:
- 研究的质量有高有低,差别很大。
- 研究成果常常相互矛盾。一旦脱离了研究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群所有研究的大环境,单一的研究所呈现的常常是引起误导的结论。最值得我们注意的研究结果是那些不止一个人或者是一群研究人员反复做过的研究。
- 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结论。充其量它只能支撑结论。
- 如同我们大家一样,研究人员也有他们的期望值、态度、价值观和需求,这使他们所问的问题、做研究的方法、解释研究结果的方式都烙上了偏见的印记。
- 作者或演说者常常歪曲或者简化研究结论。
- 研究的“事实”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尤其是关于人类行为的那些断言。
- 研究的人为成都到底怎么样常常也会导致研究的变化。
-
对经济效益、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和其他因素的需求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
- 只有和我们研究过的人群或事件类似的或者相同的情况我们才能加以概括。
- 你不能想当然的以为调查得到的答案就准确反映出调查对象真实的态度。
类比
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知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相对未知特征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就叫做类比论证。
因为类比推理过于普遍,而且可能即具说服力又有迷惑性,你会发觉辨认出这样的推理并且知道如何系统地对其加以评价非常有用。要评价一个类比的质量,你需要关注以下两个因素:
- 两个作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
- 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替代原因
所谓替代原因是指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有相关并不能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一定要当心,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要寻找替代原因,努力去比较它们的可信度。要考虑采取其他不同视角,这件事件所涉及的利益方就可能会被考虑进去。阅读事件的多种不同版本来帮助你扩大见解的范围。我们必须接受这一事实,那就是有很多事件并不是只有一种解释。
统计数据的欺骗性
不知来历的统计数据最常见的一个用处就是用大量大量的数字给别人加深印象或让别人肃然起敬,这些呈现出来的数字的精确性常常让人怀疑。
平均值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 平均数:把所有数值相加,然后用总数除以相加的数值个数
- 中位数:将所有数值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找到位于最中间的数值
- 众数:计算不同数值出现的次数,然后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不仅判断一个平均值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非常重要,判定最小数值和最大数值之间的差距(即全距)以及每个数值出现的频率(数据分布),常常也显得异常重要。
被省略的重要信息
批判性思考的人追求独立思考的力量时,如果他们做决定的基础是极为有限的一点信息,他们也就无能为力了。
这里所说的重要的省略信息,是指那些将会影响到你该不该被作者或者演说者的论证所影响的信息,也就是那些影响到你的推理过程的信息。
不完整的推理出现的理由:
- 时空对论证产生了限制。
- 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必须尽快完成。
- 持论者的知识不全面。
- 论证常常是为了欺骗。
- 持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能得出的合理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往往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成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
References
-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 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